昨天市長在市議會被質詢到有關小學生「每周喝一次牛奶」, 對兒童「骨質」、「骨密」是否有幫助的問題…
 每個國家日照時間長短不同, 居民飲食及運動習慣迴異; 過去國內並未針對「每周喝一次牛奶」,對兒童骨質、骨密是否有幫助,這個問題做過研究, 因這類的研究, 要控制的變數太多(運動習慣,平日食物內容), 不容易找到條件一樣的實驗組及對照組, 且又要抽血, 追蹤骨密,甚至追蹤老年的骨折機率, 大規模研究實在不易! 
 不可否認的,台灣兒童的「鈣攝取量」的確低於世衛組織的每日建議量, 但抽血無法反應血鈣差異,至於臨床上骨密是否有差, 或將來骨折機會是否較高, 就不得而知了…
 單就「每周喝一次牛奶」這個題目, 以我兒科醫師的觀點, 台灣不缺各類(含鈣)食物,一般家庭的兒童,通常食物不缺,小孩若不挑食, 理論上應不會缺鈣; 但如前所述,台灣兒童的鈣攝取量的確低於是世衛組織的每日建議量, 只是臨床差異在哪裡(年老較會有骨鬆或較易骨折?),不得而知; 就算有差,是否「每周喝一次牛奶」,就能補足, 也沒有答案! 
 建議國健局應推廣多吃含鈣食物,也鼓勵國人多運動及接受適當的日照。至於是否該有「每周喝一次牛奶」這種福利, 應考量整體市庫的財政規劃。每年一億多的花費不是小數目, 但應有明確的科學根據, 是否有更好的補鈣方式?錢是否能做更有效的利用? 怎樣花才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?
 免費的福利人人都想要, 且易放難收,不知前朝推出這種政策的根據是什麼? 若沒有明確的科學根據, 撒錢式的作法,相信市民也不會認同。 這種事不應像某議員說的,叫市長只follow 民意, 而應監督市長找到科學根據,把錢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!
 (市長做五個多月了, 我家那口子好像還沒上道,他不應回答說 ”回家問太太”, 應說我去詢問小兒科專業醫師, 不然「干政」罵名一定接踵而來…)